這陣子止不住和大家散播歡樂、散播愛,呃,是散播運動、鍛鍊核心肌力的好處。
跑步,也是利用核心在運作,如果不想有兔子咬你的小腿,先練好核心,再來談跑步。
延伸閱讀:運動筆記,告別跑步蘿蔔腿的三大關鍵!
既然肌力這麼重要,那麼是先增肌後減脂囉?
回歸到你的身型和體脂肪而論,假設你的體脂肪超過30%,建議先減脂後增肌,減脂為主,肌力為輔,畢竟在大量消脂的過程中,肌力多少會耗損掉一些。
一開始,我說過自己是減脂增肌同時進行,吃低卡餐、做核心鍛鍊,主要目的是在達到目標體重時,能夠維持住自己的肌力。
不是你所想像的那樣,一路瘦、還要練很壯,這是機率很低的事。
為什麼這樣說呢?
減脂靠吃、增肌也是吃,只是吃的方式不同,一個是減少熱量、一個是增加熱量。
聽起來就知道是互相牴觸的故事。
KAYLA ITSINES
我在IG上追蹤的健身大紅人,雖然沒有購買她的課程,但她時不時大方分享的影片也非常實用,而她健美又纖細的身材,大概是時下女性最憧憬的樣子,推薦你們去看看!
圖片來源:KAYLA ITSINES(@kayla_itsines)• Instagram
完成減脂過程,開始增肌的朋友,發覺除了長肌肉,還長了肥肉,心想:怎麼會這樣?
延伸閱讀:你在增肥,不是增肌|如何增肌卻不失去肌肉線條|Slow Bulk|
當然是在增加熱量的時候,太過心急,上述影片我覺得各位有心可以看一遍,裡面提到五十公斤的人,最佳增肌速度是四周上升0.5公斤,你聽到了嗎?四周只要0.5公斤!
大多數人都是增加得太快,長了肌肉沒錯,卻要花更長時間消除多餘的脂肪!
趁機談談比例這件事,視覺上的勻稱,比數字更重要。
「我想要小蠻腰!」「我想要屁股小一點!」「我想要腿細一點!」
細,要多細,小,要多小?
其實我的腰圍以傳統數字來看,一點也不細,但我的骨盆寬度夠,比例上來看就是腰瘦,從側面看腰更細,因為我屁股很有肉。
小腿也是如此,自己看都覺得好粗,但拍照看下來,比例上還是算細,因為大腿夠粗壯(手攤)。
有時候,拘泥於某個數字,只會讓自己沉淪在無止盡的夢魘中。
大腿粗就不要做深蹲?
假定以我目前的減脂行動和肌力訓練,我每週深蹲這麼多下,整個人瘦了一圈,再下去只是往 Victoria's Secret Angels 路線前進,要到我欣賞的運動員身材,勢必得弄一個居家健身房出來才辦得到。
不要以為很好練,你以為的腿粗,極大可能只是脂肪包覆其中,或者是硬脂肪(陳年贅肉),又或者是用錯力量(跑步用小腿跑)。
審美觀不是絕對,你擁有你的選擇權!
再來是天生身形的部分,我很少亮相我的側面。
不是不愛,我反而覺得女生就是要練臀,只是這並不是靠我的努力而來,至少80%不是(年輕的時候99%)。
主流看法又如何,我從小被笑大屁股,還好我覺得無所謂,總是一笑置之。
重返健身戰場之後,我學會仔細端詳自己的身體狀態,我以為的大翹臀(年輕時可能真的是)純粹是側面的假象,從正後方看簡直就像是一盤散沙,還好是有機會的散沙,只要花心思鍛鍊。
一般女生基本上不太可能憑空練成這樣,如果你只想要小而翹的臀,請盡情深蹲,別擔心。
真的有硬脂肪?
運動三個月後,發覺自己身上的脂肪變得超鬆軟,非常輕易地就知道自己還有多少地方可以瘦下來。
逐漸可以理解並分析「硬脂肪型肥胖」這件事,大多數從小就肉肉的女生,長大之後甚至覺得自己瘦不下來都是長期肥胖的錯,錯以為身上捏起來紮實的部分全是肌肉,殊不知那只不過是脂肪長期囤積在身上,不知不覺中成為所謂的硬脂肪,並非所謂的肌肉。
硬脂肪型肥胖≠肌肉型肥胖
大多數(高達90%的比例)不運動的人,都是體脂肪過高,絕對不是肌肉太壯。
高肌肉量、中高體脂代表:女子摔角選手,我個人覺得蠻性感的,這點就見仁見智了!
圖片來源:Paige's whirlwind climb up WWE ranks was nothing she expected