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是一則發自內心的告白:要瘦下來,這種真實的照片絕對不能少!
「奇怪,為什麼我沒吃什麼也會胖?」
「我有在運動,怎麼反而越吃越胖?」
關於7700大卡的秘密
傻孩子,會胖,就是吃下去的熱量遠大於身體所需,這是發胖之路的不二法則。
有道是,每多吃下7700大卡的熱量,就會增加一公斤在身上;相反地,你得多消耗7700大卡的熱量,才會減少那麼一公斤(至理名言:多吃容易,少吃難)。
吃東西很容易,非常容易,瘦身開始前我從早吃到晚,全天可以吃下至少4000大卡的熱量。
瘦下來不容易,要有毅力,更要大澈大悟,但只要下定決心,沒有人辦不到。
體重不是唯一:淺談骨骼肌率、體脂肪率、內臟脂肪的重要性。
談到理想體重,其實骨骼肌率、體脂肪率、內臟脂肪的數據也相當重要。
骨骼肌是什麼?日常生活中的所有基本動作,像是:打字、走路、舉手等等,都是靠骨骼肌支配,最簡單的說法就是俗稱的「肌肉」。
為什麼說骨骼肌率重要呢?人體肌肉量在不訓練的狀態下會逐年下降,而肌肉量高的好處,就是可以幫助你燃燒更多的熱量,也就是躺著也會瘦的意思。
體脂肪率是什麼?體脂肪率就是身上脂肪占了總體重多少百分比,比如說60公斤的人,體脂肪率35%,代表他身上有著21公斤的脂肪。
內臟脂肪又是什麼?內臟脂肪就是包覆在內臟器官外的脂肪,原意是保護你的內臟器官,但現代生活中卻有為數不少的人們擁有爆表指數的內臟脂肪。
你有聽過脂肪肝嗎?不少人外表瘦瘦的,卻還是有著脂肪肝,這些人多半是體脂肪偏高的泡芙人。
所以,體重有時候並不能代表一切,身體這些綜合的數值,才能夠完整代表你的健康。
過往審美觀或許是那種不管多高窕、多嬌小,女孩子四十幾公斤才是標準身材,簡而言之,無論你是150公分、160公分、170公分,通通都給我40公斤就對了!
明眼人也知道這樣不合理,明明多了10公分或20公分的差距,體重還要一樣,是數學有問題嗎?
好在現在健身當道,除了告訴你肌肉的好處,也瞭解長肌肉體重上升且無妨,看起來反而更勻稱,不少原本在意體重的人兒,靠著運動瘦下來之後,看著越來越棒的自己,反而想要追尋更完美的身形,練著練著,自然而然把體重放到一邊去,另外,同樣170公分,體重60公斤的女生,一個體脂肪率18%,一個體脂肪率30%,外型百分之百截然不同。
那麼,體重真的完全不重要嗎?
也不能這麼說,我建議以國民健康署的標準來看,如果男性腰圍≧90公分、女性腰圍≧80公分時,基本上就是過胖族群,請先減脂降體重,以體重為重點,像我就是顯而易見地吃胖到六十幾公斤,所以先降體重,身形變化之後再來強化肌力訓練;若是身形已經夠美好,就不要再糾結那一、兩公斤,把骨骼肌率、體脂肪率維持住更重要!
老是挑角度拍照,暴肥時還覺得自己很美,這輩子就別想有瘦身的自覺!
撂下狠話才想解釋什麼:每個人審美觀不同,我愛健健美,這種吃肥的狀態不是我想要的!!
看得出來這張和紅色上衣那張拍攝時間只相隔一天嗎?-5KG神褲閃邊去,穿上Calzedonia根本瘦十公斤啊!
先說點大家感興趣的部分,不到三個月,我的體重降了7公斤(很快就是8公斤了),腰圍少了16到18公分!
怎麼做到的呢?真的就是飲食和運動而已!
我以過來人表示,一開始要你們改飲食,不如要你們多動,是吧?
很少有人會告訴你,當你肌耐力不足時,別去硬跟下猛藥的動作。
不少人覺得,既然要動,那就一次跳級來個最猛的(小女子表示:我還想好好用我的關節到老,就不參與了!)。
我知道很多人都想快點瘦下來,一開始的心急我完全明白,可能我屬於養身的性子,什麼不怕就是怕身體受傷。
我的核心肌群是慢慢養來的:關鍵在於,用「對」的地方出力!
這是件人人心知肚明,卻不見得心有餘力能做到的事。
你叫一個肌力都還沒養成的人,一下用肚子出力、一下用屁股出力,到最後一定是全身亂使力,然後隔天痠痛還覺得是自己有好好運動的成果。
如果,你只痠了一下子就復活,那很好,代表你沒事,假如有事,你接下來得花上大把時間、大把鈔票去和醫生當朋友,絕對得不償失。
什麼叫做用「對」的地方出力?
拿「深蹲」這個新國民運動來說,不是只要蹲下去就好,你的腹部到臀部都要收緊(我知道很難體會,需要花點時間讓身體甦醒),這樣效果才會達到最佳化。
我的運動時間不長,也不用力過猛,會逼自己,但不到逼死人的地步。
慢慢來,比較快,隨隨便便一個運動傷害都可以讓你苦個半年不說,真的不會讓你瘦得快。
列出每日運動菜單
四月多我列下自己的運動菜單,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有自己的一套運動模式!
一、基本運動(包含暖身和核心訓練):大約20到30分鐘!
1、開合跳:60-100下
2、高抬膝:100-120下
3、深蹲:100-150下
4、上腹訓練:60下
5、下腹訓練:60下
6、地板抬臀:60下
7、側棒式:左右各1分鐘
8、棒式:1分鐘
9、側躺抬腿:各30下
10、三頭肌撐體:1分鐘
二、進階運動(有氧訓練):大約10到20分鐘!
其實可以到30分鐘,但我汗流浹背只想趕快去洗澡,差不多15分鐘就結束!
※ 我是邊看日劇邊做運動,咻,時間一下子就過去了!(沒有認真計算過時間的意思)
※ 隨著時間的演進,需要的鍛鍊也會不同,每個階段都會有所調整。
我很清楚自己的天生遺傳:纖細的上半身、彷彿兩個世界的下半身!
實不相瞞,常常覺得自己下半身肉好多,卻老是被說:妳好瘦,有什麼好嫌的?
大學時期落在46到48公斤左右(可能更瘦,我印象深刻不能捐血,就是低於45公斤),那時候買的褲子,我還刻意留了一、兩件,想當然遲遲沒有勇氣拿起來嘗試。
初出茅廬的辦公室人生,讓我體會到第一次的體重上升原來是在這麼不知不覺中慢速養成。
那時候仗著自己看起來不胖,反正50到52公斤也還好(這要從我的審美觀談起,好長的故事,下次再說)。
就是這樣的心態讓我一路走到前陣子的63到65公斤,醒悟之後,這下子可有所謂了。
胖了十多公斤之後,我的鎖骨依然存在,連胸骨也清晰可見,卻沒有一件褲子穿起來好看。
現在的自己找到方法讓身形看起來勻稱,想要什麼樣的體態,由你自己決定。
胖起來還看得見鎖骨甚至胸骨,你在說什麼呢?
有圖,有真相。
這是去年九月在美國拍的照片,那時候已然發福,但鎖骨和胸骨還是清晰可見(當下還真不覺得自己有胖)。
(還有人魚線……旁邊的骨頭也一直都在,果然是遺傳因子。)
(沒練出來是不會有圖的,請放一百個心。)
很多人會有疑問:既然下半身粗壯,為什麼還要加強下半身鍛鍊呢?
這也是好多女孩子害怕肌力運動的地方,我知道,身形天注定,有人無論怎麼胖,那兩條腿還是美到讓人羨慕;有些人很瘦,但小腿就是壯壯的。
首先,先好好判定自己的下半身是真的肌肉、脂肪、還是硬脂肪。
無法自個兒分辨的朋友,請找專業人士幫你分析,花點時間了解自己的身體,總比亂猜測又什麼運動都不敢嘗試來的好。
我的話是自己非常有自知之明,覺得下半身壯碩是一回事,被脂肪包圍又是另一回事(掐起來很結實我知道)。
整個人都腫起來,不做點運動是要自己上下身分離的更嚴重嗎?
況且女生沒那麼好練肌肉,如果這麼好練,照我出國前逼自己的程度,早就六塊肌了啊!
開始消滅脂肪之後,全身上下最先恢復原貌的就是手臂,相較之下,下半身突兀依舊(真的是三角形來著)。
該怎麼辦呢?「練就對了!」
我知道自己上半身偏瘦,所以把肩膀、手臂、上背一步步練起來,沒有道具沒關係,不管是左撐、右撐、平板撐,對於鍛鍊手臂力量都是很有幫助的!
後來拿到好心人用不上的啞鈴,馬上加強訓練,我是各種動作加起來一百次上下,也沒有鐵手過。
現在非常愛盯著自己的手臂看!
畢竟,也只有手臂的脂肪少到可以明顯感受到肌肉在長大(苦笑),連馬甲線天天下苦功,才隱約可見而已。
有些人可能覺得女生就是要纖細美,楚腰纖細,風吹就倒,我見猶憐。
可惜老娘完全不吃這套,老年肌少症讓你隨時站不穩、一摔就骨折,纖細有個屁用?!
瘦瘦的手臂好像比較美?
你想太多了,和上述同樣的道理,不練肌力,保證你老來歪腰多病痛。
而且,很明顯的可以看見我手自然放下時就看不見肌肉的形狀了。
肌肉,真的沒這麼好練好嗎?
這是重點請劃線:健康的瘦身之路沒有捷徑,不難,只要改變飲食和養成運動習慣就好!
千萬不要亂吃一些有的沒的,輕則讓你短期消瘦,長期復胖;重則讓你身體整組打壞,傷肝、傷腎、傷胃,賠錢事小,就怕賠了夫人又折兵。
我只花了三個月的時間就讓自己健康地瘦了一圈,上週去沖繩天天吃大餐,回來台灣過端午,都沒胖,體重完全沒有上升,自己也覺得很神奇,畢竟是雪花和牛、高級阿古豬,怎麼吃怎麼肥的極品肉質啊!